《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2-10-29浏览次数:3901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I

【课程代码】2.101.0151-2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语言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美概况等。

【总学时数】36    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6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16

【总学分数】2

【教研室】翻译教研室

【执笔人】孙会军

【审核人】吴赟

【编写(修订)日期】20115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第五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以英译汉为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翻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翻译标准,学习掌握常用的英汉翻译方法与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首先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用词、结构、谋篇布局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然后通过课堂上大量的例证讲解和反复的翻译练习以及课后名著的中英文版本的比对,让学生们认识和总结英汉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和技巧,努力掌握这些翻译技巧,并不断提高技巧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初步接触现代的翻译理念、提高翻译水平,并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先修课的要求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所修的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翻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翻译标准,学习掌握常用的英汉翻译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1讲:翻译概论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翻译的起源、翻译在中外文明史上所发挥的作用、译者的职责、翻译的性质、定义以及翻译的分类与翻译标准。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认识到翻译不仅仅只是未来用于谋生的手段,树立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译者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了解作为职业译者应有的职业操守。认识翻译的本质、分类与翻译标准。

重点、难点:中外对于翻译的定义很多,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定义,认识翻译的本质是重点。难点是翻译的标准,因为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翻译标准,不同的文本类型应遵循不同的翻译标准。

 

2讲: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翻译的步骤与过程,然后向学生介绍平时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的一些辅助的翻译工具,比如词典、工具书以及网上资源。

教学要求:了解翻译的步骤与过程:理解、表达、审校,同时学会借助一些有用的工具书、词典、网络资源保证翻译的质量、提高翻译效率。

重点、难点:翻译的理解过程是起点也是关系到翻译质量高低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教师举出大量例证告诉学生不能够望文生义、想当然,在翻译前要反复阅读与揣摩原文,借助工具书来加深自己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养成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作风。

 

3讲:翻译的策略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施莱尔马赫以及文努蒂对于翻译策略的分类,引出归化和异化两种最常用的翻译策略,结合大量例证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到底是服务于原文作者还是服务于译文的读者?这一出发点往往可以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要求学生辨认例证中的翻译策略,判断译者采用的到底是归化法、异化法还是异化、归化并用互补法。

重点、难点:翻译策略辨认及使用

 

4讲:词语的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6

主要内容:从词语意义的确定、词语意义的字面意义及引申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等角度出发,结合大量的例证来探讨词语的翻译问题。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不仅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还应看出词语的隐含意义;词语的褒贬也应该能够捕捉得到。在准确把握词语的各种意义的基础上,还应该力图在译文中成功地传达这些意义。

重点、难点:英文不是我们的母语,理解原文中词语的字面意义可能不难,但准确把握原文中的引申意义、词义的褒贬义等往往就成为同学们的难点和重点。只要理解透彻,用相应的母语表达还是容易一些。

 

5讲:翻译与文化:词语翻译过程中假朋友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翻译不是简单的词语转换,文化的差异给译者带来很大的挑战。英语和中文中一些貌似对等的词语其实有着不同的所指与文化内涵,提醒同学们注意英语和中文之间存在的虚假对等的情况,翻译时不能够望文生义,避免翻错闹笑话。

教学要求: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容易让学生望文生义的假朋友,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收集一些貌似对等的假朋友,养成严谨的学风,避免以后犯想当然的错误。

重点、难点假朋友的辨别是本讲的重点,如何给出正确而地道的对等词是本讲的难点。

 

6讲:避免翻译腔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翻译除了要准确理解原文,还应该注重译文的表达自然、通顺。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译者往往要注意避免翻译腔。教师首先对一些常见的翻译腔进行分类介绍,然后讲解如何避免翻译腔。

教学要求:了解英汉翻译中常见的翻译腔现象,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注意培养避免翻译腔的意识。

重点、难点: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有意识地避免翻译腔现象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有些同学在做具体的专项练习的时候能够轻松应对,可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却又不由自主地带上翻译腔。

 

7讲:词性转换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词性的转换。

教学要求:向学生介绍英汉翻译中最常见的一种变通手段——词性转换。通过大量例证告诉学生们,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词性转化是必不可少的。词性转换是突破原文词法、句法格局,化阻滞为顺畅的重要方法。否则译文会生硬拗口、甚至晦涩难懂。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种翻译方法。

重点、难点:词性转换这一方法的分类以及如何把词性转换的意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使他们将其贯彻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8讲:增益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由于语在言与文化的差异,译者往往不能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如其分的对等词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因此常常需要在翻译的时候采取增益的办法来方便读者的理解。这也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一个翻译技巧。因此应该利用大量的例证向学生们介绍这一技巧,并力争学以致用。

教学要求:结合大量的例证和练习,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增益的重要性,并掌握这一方法。

重点、难点:增益的分类和技巧

 

9讲:省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有时英文里较为复杂的结构可以翻译成简单易懂的汉语。这一省译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非常常见,也是避免翻译腔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应该向学生讲解。

结合大量的例证和练习,帮助学生们认识到省译的重要性,并掌握这一方法。

重点、难点:省译的分类和技巧

 

10讲:视角转换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视角转换是翻译过程中非常常见的翻译方法,最能体现译者的翻译技能,是实现译文自然、顺畅、地道的有效途径。教师结合大量例证,从原文与译文之间正面陈述与反面陈述、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以及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角度转换出发,向学生介绍和解释视角转换的翻译方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视角转换翻译方法的主要分类,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三种具体的翻译方法,并努力体现在具体的翻译练习中。

重点、难点:重点是正反译和翻译中主动句与被动句的相互转换。难点是尝试将原文中具体的概念翻译成抽象的概念或是将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具体的概念。

 

11讲:否定句的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相比于汉语中的否定句,英文中的否定句有时比较复杂,隐藏着诸多理解的陷阱。教师罗列大量可能造成理解错误的英文否定句,让学生翻译,然后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和提高对英语否定形式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完成相关的否定句翻译练习,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讲解,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偏颇之处,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些否定形式的内涵,并尝试将其恰如其分地翻译成汉语。

重点、难点:否定句的理解和翻译

 

12讲:英语定语从句等长句的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英语重形合,展示出分叉式的结构,汉语重意合,展示出竹竿式的结构特点。由于这个原因,英语的句子一般要长于汉语的句子,在英汉翻译时应进行拆译。首先向学生介绍英汉语在句子组织方面的差异,然后介绍拆译的翻译方法。由于英语中占很大比重的定语从句在汉语中找不到对等的结构,教师还可以着重结合定语从句的翻译进行授课。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学会拆译的方法,着重练习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重点、难点:难点是拆译方法的掌握,重点是定语从句的拆译。

 

13讲:重复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汉语中的词语重复现象比较明显,而英语中则常常刻意避免重复。为了使译文顺畅而读起来朗朗上口,翻译的时候往往不妨使用一些词语的重复或是结构的重复——平行结构。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英语和汉语在衔接手段方面的不同,然后通过大量的例证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翻译技巧。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认识到英汉语在组词造句方面的差异,然后尝试使用重复手段进行翻译,从而产生自然而畅达的汉语译文。

重点、难点:翻译过程中重复手段的具体使用。

 

14讲:衔接与连贯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教师首先介绍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和连贯手段方面的不同,然后通过大量例证和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目的语的行文习惯进行句子的组织和安排。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认识到英汉语在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差异,然后学会根据目的语的行文习惯进行句子的组织与安排,从而产生自然、顺达的译文。

重点、难点:系统认识英汉语在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差异,培养翻译过程中衔接与连贯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强调课堂内外大量的实践练习和学生的充分参与,一方面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一丝不苟地完成句子翻译练习,然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独立完成书面翻译作业,及时上交老师批改。另外,教师还组织每个学生在课后进行名家名译比较,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研讨。通过该课程学习,学习者可基本了解基本的翻译标准、原则、方法与技巧,提高翻译水平。此外,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还将讲解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翻译理论知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转换意识,并最终培养真正的翻译能力。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所用为自编教材,其他主要参考资料包括:

1.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杨士.英汉翻译教程(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借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10%30%60%(以百分制计)。

  • 上外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