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II)》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2-10-29浏览次数:2212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课程代码】2.101.0151-2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语言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I)等。

【总学时数】36    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6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16

【总学分数】2

【教研室】翻译教研室

【执笔人】孙会军

【审核人】吴赟

【编写(修订)日期】20115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第六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以汉译英为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翻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翻译标准,学习掌握常用的汉英翻译方法与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首先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用词、结构、谋篇布局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然后通过课堂上大量的例证讲解和反复的翻译练习以及课后名著的中英文版本的比对,让学生们认识和总结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和技巧,努力掌握这些翻译技巧,并不断提高技巧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初步接触现代的翻译理念、提高翻译水平,并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先修课的要求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所修的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翻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翻译标准,学习掌握常用的英汉翻译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1讲:翻译概论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翻译的定义、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条件、翻译的步骤。

教学要求:翻译的本质、分类与翻译标准和翻译步骤在第五学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I中有所涉猎,因此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概述和复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作为一个汉英译者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指明学生未来努力的方向: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与能力、正确的语法概念、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语篇的连贯意识,结合丰富的例证证明这些因素对于能够译者成功与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这些条件尚未具备,因此要鼓励学生们不要气馁,引导学生朝着这些要求努力。有些学生以为简单地通过一个学期的翻译课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译者,改变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告诫他们汉英能力的具备是多年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结果,让学生做好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

 

2讲:名词的译法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教师从英汉两种语言中名词使用的差异入手,提出汉语中名词倾向于具体,常常用实的形式表示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但在英语中,抽象名词的使用是一个典型的特点。因此,为了使译文忠实通顺,译者往往把汉语原文中的一些带有具体意义或具体形象的名词进行抽象化处理。然后,结合大量的译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翻译方法。

教学要求: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使用上不同,然后学会把原文中的具体名词翻译成抽象的名词。

重点、难点: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使用上不同,然后学会把原文中的具体名词翻译成抽象的名词。

3讲:人名、地名的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在汉英翻译实践中,人名、地名的翻译是常见的拦路虎。教师向学生传授专有名词翻译的具体方法:借用外来词、音译、短语仿译、直译+注释等。

教学要求:掌握人名、地名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人名、地名翻译的原则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人名、地名的翻译。难点是人名、地名的回译以及上述翻译方法的实际应用。

 

4讲:文化专有项的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文化专有项是汉英翻译活动中译者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教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文化专有项的概念,然后介绍文化专有项的处理技巧与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专有项的概念,掌握文化专有项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难点文化专有项翻译的原则的方法。

 

5讲:动静转换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英汉两种语言的一个差别:汉语中,语法以名词为重点,使用频率动词占优势;英语中,语法以动词为重点,使用频率名词占优势。在汉英翻译中,往往需要动静转换。然后通过大量的例证和练习,向同学们展示动静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要求:掌握汉英翻译中动静转换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翻译实践中活学活用。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汉语中,语法以名词为重点,使用频率动词占优势;英语中,语法以动词为重点,使用频率名词占优势。难点:掌握汉英翻译中动静转换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翻译中去。

 

6讲:避免中式英语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6

主要内容:以《中式英语之鉴》为教材,通过学生的课外练习和6学时课堂讨论,帮助学生中认识到中国人在汉英翻译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会在翻译中避免中式英语,去除冗余词汇,力求译文的语言简洁、地道。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分三次在课后先完成这本书的所有练习,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和听课,有意识地用简洁、地道的英文进行翻译,避免在译文中出现中式英语。

重点、难点:切实认识到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由于语言的负迁移以及直译的影响,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容易犯中式英语的毛病,同时在翻译中形成清醒的认识,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使译文简洁、地道。

 

7讲:数词和量词的译法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汉语数词和量词的翻译问题。首先介绍数词从汉语到英语的转换规律,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使能够熟练掌握这一转换技巧,做到反应迅速,无需花时间转换。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量词,数目上远远超过英文。教师把积累的一些英语量词介绍给学生,另外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对英语中的量词进行收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翻译数词时反应迅速,另外积累一些常用的量词的对等表达法。

重点、难点:数词和量词的翻译。

 

8讲:主语的确定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汉语句子中主题凸显,而英语句子中主语凸显。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这一差异,将汉语中的多话题现象化解,使句子的结构符合英语句子的组织需要。

教学要求:了解英汉主语的差别以及翻译的方法,掌握汉英翻译中主语确定这一重要技巧。

重点、难点:主语的确定

 

9讲:连动结构与兼语式的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汉语喜用动词连用,如果这些动词表示的是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往往可以照直翻译成英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根据汉语原文中这些动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各种变通和处理。教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的差别,然后学会将这些动词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从而使英语的译文自然而顺畅,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教学要求:学会理清各个动词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分词、不定式、介词、动名词等多种形式对这些动词进行合理的处理。

重点、难点:连动结构和兼语式的处理。

 

10讲:分清主从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汉语中多用并列句、平行结构,或是一个句子中有多个并列的谓语动词,但英语中主次结构是非常分明的,鉴于此,我们就帮助学生学会对句子进行分析,分清主从,确定出恰当的主句,然后将其他的部分通过分词、动名词、不定式、with结构等多个手段将其变成从属结构。

教学要求:学会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汉语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逻辑分析,从而妥善处理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翻译出符合英语语法、主次分明的句子。

重点、难点:分清主从关系

 

11讲:形合与意合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教师向学生讲述英语和汉语的最大的差别,即英语以形合为主,汉语与意合为主。然后介绍形合与意合这两个概念,通过例证让学生体会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乃至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建构方面的不同。最后,指导学生在进行汉英翻译时照顾到英语形合的要求和特点,翻译出连贯、地道的英文句子。

教学要求: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认识形合与意合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区分这两个概念对于汉英翻译的意义。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注意到两种语言之间的这一差异。

重点、难点: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和意合方面的这一差异,并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

使这一差异有所体现。

 

12讲:视角转换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视角转换这一灵活的翻译策略。原文正说、译文可以反说,原文是主动句,译文可以翻译为被动句、原文中的一个物体的整体在译文中可以用物体的局部代之,总之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教学要求:通过大量例证和反复操练帮助学生学会灵活变通,通过视角的转换,将原文中看似不好译的表达自然地传译出来。

重点、难点:重点是原文正说、译文反说,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转换。整体概念与局部概念在翻译中互换是难点。

 

13讲:反复现象与平行结构的处理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首先在授课中区分语言使用中一般的反复现象以及修辞反复之间的差异,然后通过例证告诉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一般反复译现象与修辞反复现象的不同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学生要区分何谓一般反复,何谓修辞反复,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

重点、难点:对于一般反复和修辞反复的辨认与相应的翻译。

 

14讲:对话的翻译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首先用例证告诉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最为重要,因此在翻译时应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抓住人物语言的特点,翻译出来的对话读出来也应该像对话才行。另外对于对话的引导词如以及等等的翻译要考虑的英语的习惯,也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再者,原文中的直接引语可能会被翻译成间接引语,或是将原文中的间接引语翻译成直接引语。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对话的翻译方法,不能够亦步亦趋,翻译出来的对话要有对话的特征。另外,通过对照名家对话前引导词的不同处理,掌握引导词的翻译方法以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重点、难点:对话的翻译、引导词的翻译。难点:翻译过程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强调课堂内外大量的实践练习和学生的充分参与,一方面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一丝不苟地完成句子翻译练习,然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独立完成书面翻译作业,及时上交老师批改。另外,教师还组织每个学生在课后进行名家名译比较,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研讨。通过该课程学习,学习者可基本了解汉英翻译的基本的标准、原则、方法与技巧,提高汉英翻译的水平。此外,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还将讲解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翻译理论知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转换意识,并最终培养真正的翻译能力。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所用为自编教材,其他主要参考资料包括:

1. 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孙万彪、王恩铭.高级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 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5. Joan Pinkham.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6. 周志培、邵志洪.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中、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借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10%30%60%(以百分制计)。

  • 上外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