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杨自伍先生应邀做客“莎士比亚英语文化节”
5月17日晚,著名学者、翻译家杨自伍先生受邀来到英语学院为英华人带来了一场题为“Shakespeare, the Immortal Poet in the E-Age”的精彩讲座。该讲座为莎士比亚英语文化节系列讲座第三讲暨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80讲,由我院吴其尧教授主持。

吴其尧教授一番隆重的介绍之后,杨自伍先生以庄重的方式开始了当晚的讲座。杨先生首先向莎士比亚的画像深深鞠躬,并邀请在场师生全体起立向莎士比亚致以崇高的敬意,众人齐声高诵的致词“Glory be to thee, Shakespeare!”响彻教室。随后杨自伍先生以一段气势磅礴,典雅优美的中文开场,赞颂莎士比亚为“天纵诗宗,旷世之才,千载一时,举世仰慕”,称赞其“笔下琳琅世难及,芳声远驰无出右”,以此表达对莎士比亚的敬意,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听众们。此外,杨自伍先生还引用诸多文人的话语佐证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无可比拟的地位,并解释了莎士比亚的中文译文有如此之多的原因。
在随后的讲座之中,杨自伍先生从四个部分对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和解读意义等进行简明介绍,分别是“A Glimpse of the Poet”, “The way we Read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As A Great Master of Language”, “Shakespeare in Europe”, 让大家对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及艺术成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动幽默的事例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杨先生用幽默的口吻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经典画像形象,借此指出了现今世界“皆知莎士比亚之名,却鲜知其作品的文学内涵”,以此铺开介绍莎翁的名字来源、社会背景、文学成就,乃至英语教育、解读启迪等深远影响。
为了让大家体验莎翁剧作的美妙,杨自伍先生带领大家一起朗诵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为美妙的一段,感受罗密欧对朱丽叶媲美星辰的双眼和灿比太阳的曼妙容颜的由衷赞美。此外,作为翻译家,杨先生对莎翁作品中的用词颇有研究,特意为同学们做了细致的讲解。例如,在“The Way We Read Shakespeare”和“Shakespeare As A Great Master of Language”这两部分中,杨先生列出了来自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诸多我们以为是古英语但确实在现代英语中有所运用并收录在牛津大辞典中的词汇和词组用法。

在讲座接近尾声时, 杨自伍先生表达了没有时间与大家更加深入地探讨莎士比亚杰作的遗憾,并希望下次能够有缘继续。现场师生也是意犹未尽,在问答互动环节中踊跃提问,提出了诸如“新读者如何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下手?”,“如何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中粗俗的语句?”、“翻译中的乐趣与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杨先生都一一耐心回答,讲述一个译者的动力出自责任感,提出“好的译者,就应该多准备几副笔墨“的想法和译文应该顺应原文的时代性,并建议大家重视词典的运用。主持人吴其尧教授还做出了一些补充,例如电影无法诠释经典的观点。杨自伍先生对于莎士比亚的解读和对于阅读莎翁的一些建议让大家受益匪浅,两个小时的讲座时间在同学们的热情提问和热烈的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