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翻译家研究的若干思考
主讲人:张旭教授(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时间: 2014年6月11(周三)14:50—16:20
地点:松江校区4号楼303教室
主办单位:英语学院
讲座提要:
着眼于现代理论界,可以发现翻译史研究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翻译家无疑又是这一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在翻译家研究方面,时下业已出版的翻译家词典由于受篇幅限制,只能简单介绍译家生平和主要译事,而翻译家传记也往往侧重于生平的介绍,大多没有从翻译理论角度去总结和探讨,因而难以把某一时期内有代表性的翻译家进行集中和系统的比较研究。相对而言,文学翻译史中关于翻译家的评述和专题翻译家研究,在翻译家研究方面显得较为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前者在研究方面的不足,但时下的翻译家研究一般都缺乏一定的理论框架,似乎只是对史料的钩沉和整理,或者对翻译家思想的总结和描述。本讲座将结合自己近年的几个研究个案,阐述翻译家研究的若干新途径。
主讲人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先后执教于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现为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客座研究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学科研究,兴趣兼及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基金项目1项(结项等级为优秀)、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丛书《通天塔丛书》主编。个人学术专著有:《林纾年谱长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中国英诗汉译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翻译家卷》(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等;合著有:《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等,译著有《一门学科之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印度的世纪》(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翻译学导论)(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等,另有学术论文80余篇散见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2007年获“香港翻译学会狮球教育基金会翻译翻译研究奖学金”;2013年度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