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交流的窗口 共享“人文化”理念
——上外英语学院首次面向全国实行“教学开放周”活动
5月22日-2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外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第142期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这期研修班与过去141期最大的不同就是与上外英语学院进行深度合作,把以往以讲座为主的研修形式改为进入课堂,具体观摩上外英语学院20多位优秀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技能课程人文化,人文课程技能高端化”的教学改革成果,共同提高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水平。
自2010年9月以来,上外英语学院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崛起的新形势下,传统英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培养出能够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端英语人才,因此在院长查明建教授的倡导下,积极应对挑战,率先在全国树立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发展理念,确立英语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从那个时候开始,学院的每一个成员,包括老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都把推行人文化教改当成努力的目标。经过六年的努力,上外英语专业人文化改革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广受外界关注,外教社和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因此决定了142期研修班与上外英语学院进行合作,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人文化的模板和思路。
此次研修班形式多样,包含主题讲座、开放课堂、说课讨论和评课问答等,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联合英语学院推出“教学开放周”活动,学员可以进入教学第一线现场观摩。研修班的新形式吸引了有志于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老师,最后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17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研修班,比以往110人左右的英语专业研修班多出了50%。
参加研修班的教师来自开设英语专业的全国各类院校,有厦门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天津大学这样的985、211院校,有各地的师范院校,也有渴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分类卓越的地方三本院校。报名的老师中有期望获得英语人才培养新思路的系主任、教学院长,有希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中年老师,也有刚刚承担教学重任正在摸索中的青年老师。还有一些老师克服着种种不便,努力实现自身完善。来自深圳的乔老师有孕在身,听说这次开放周活动之后,坚持参与此次研修,“因为以往其他的研修班往往以讲座为主,侧重理论、科研方法,但是像这种教学开放周还是第一次”。来自安阳的张老师拄着拐杖,上下楼很不方便——她来之前扭伤了脚,但是因为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还是来了——“我看到这次开的是公开课,也就是说我们有机会走进真实课堂里,看看上外老师授课的真实情况和一些展示,我们可以用学生的视角来感受上外老师课堂的呈现”。“这些内容在我以前参加的研修活动中都是没有,所以我也十分的感兴趣,想通过老师在课堂的呈现和评课,能够把我们在课堂中所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与老师交流,向上外的老师请教”。此外,上外的名气也让很多老师十分向往,很多教师是慕名而来,甚至点名想要听一些老师的课。
5月23日至25日三天为核心课程开放日,英语学院按照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安排,向研修教师开放了三个年级的精读、人文阅读、语法、长篇小说赏析、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视译、文学翻译、欧洲近现代文明史等多门课程,供老师们观摩。虽然英语学院已经把大多数课程调整到了至少可以容纳一百人的大教室,但是每个教室都坐满了前来听课的老师,有的课程中听课老师的数量甚至超过学生三倍。此外,每天下午七八节外教社安排三位英院教师说课,与研修学员互动,分享课程设计理念、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少学员提出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都得到上外英院教师的积极回应和解答。一直以来多方倡导英语专业必须进行人文化教改的英院院长查明建教授周三下午的比较文学课堂坐进了研修班的全部老师。査老师以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对文字的敏感、对审美的觉悟让听课的老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文课程是如何陶冶学生情操的,随后的说课环节査老师把自己对教学的体悟和诀窍一一剖析、呈现给研修教师,赢得的,除了热烈的掌声,还有老师们满满的钦佩之心。
教学开放周虽然短暂,但是却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黑河的戈老师描述她此行的心情,“工作15年,我参加过很多次会议及培训,只有这一次真的让我心里深入受到震动,切身感到此次办会的诚意,被主讲老师们的才华横溢所感染,激励我未来更加努力”,“有查院长这样的老师教诲他们,上外的学生太幸福了,我从边境飞到上海太值得了,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幸福!”
很多研修学员被学院的“人文化”教改深深吸引,认为“上外英语学院所开展的人文教育改革非常吸引人,如何在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英语人才是每个大学都应当思考的问题,上外英院的人文教育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来自许昌的马老师感慨道,“上外英语学院的课堂上真正做到了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大学中学到了人生中真正需要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思辨的能力”。
感触最多的还是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很多学员对英语学院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学生素养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反响热烈。“课程中的人文阅读、圣经与西方文化、涉外礼仪等课程,及其他丰富的选修课程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精读课、翻译课、写作课、文学史,甚至口语课和听力课,尤其是语法课,都极具吸引力,我本以为枯燥的课程竟如此生动,做到了我们想做却做不到的,在这里我看到了理想中的课堂状态”,“上外老师们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上外的文化底蕴都让我们震撼”,“老师们自身拥有深厚的文化文学素养,课堂能够自如拓展,让我看到了与他们的差距,也让我意识到今后要更加注重人文方面的阅读和积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探究,最终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思维的交流提升了辩证能力,让我非常羡慕”;“学生们的气质和修养都非常好,整体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勇于质疑,参与互动”,学生“流利的表达、清晰的思路,让我很惊讶!” 身处课堂之中,研修的教师们“感觉重新回到了大学时代,求知欲望重新被燃起”,一位毕业于上外的研修教师感叹“真想回来重读四年!”
上外英语学院引领了“人文化”教育改革,并成长为这一理念实践的方向标,源自于背后整个团队的锐意进取和孜孜追求。正如研修结束后的反馈采访中很多学员提到的那样,“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氛围中,能够颠覆传统,敢于引领社会而不是迎合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令人赞赏!”也许这种精神更是此次研修班最具传扬的东西。上文提及的乔老师饱含深情地说道,“很多东西真正实践起来很困难,但是如查院长所说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就是一种信念,有了这样的理想,保持对教学工作的激情,那是一种可贵的敬业精神。这会支持我永不松懈,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这次的教学开放周对英院的师生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研修班老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他们不停探索的精神让兢兢业业上好每一节课的英院老师深觉“吾道不孤”,六年来所做的探索得到了同行的赞赏和肯定,这个发现让英语学院的老师们坚定了要把人文化道路走下去的决心。
英语学院在今年年初即与外教社商讨实施教学开放周的活动,最初的目的乃是为了与国内更多的同行切磋交流,展示“人文化”成果的同时,能够汲取各方建议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此次教学开放周之后好评如潮, 英语学院的“人文化”教改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对学院是一次极大的激励。面对这些盛誉,学院将不断探索,继续坚持高远的立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挥上外英语学院在英语专业教学以及教研中的引领作用。(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