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丁尔苏:绘画与悲剧观念

发布时间:2023-09-25浏览次数:50

【9月26日】

/世界文学系列讲座/


绘画与悲剧观念


主讲人:丁尔苏

时间:9月26日(周二)10:05 -11:35

地点:松江校区5320教室


讲座简介

对大多数人来说,绘画总是与美好联在一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赏心悦目的人物或景色,有时还会称赞它们“美丽如画”。事实是,历史上有不少绘画作品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感官愉悦,反而令人毛骨悚然。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的《耶稣受难》图即为一例。画中的耶稣满身扎刺,鲜血流淌,两臂被钉在十字架上,其面部表情极度痛苦。画家为什么会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展现类似的人间苦难呢?英国当代学者伊迪丝·霍尔(Edith Hal)说得好,悲剧“所表达的是关于苦难的追问”,表达苦难的绘画作品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悲画”来了解埋藏在它们背后那些不同的悲剧观念。


主讲人介绍

丁尔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特聘教授。

曾担任加拿大《符号学书评》(Semiotic Review of Books)杂志编委和副主编(1997-2000)、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2000-2004)以及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学术成果包括《超越本体》《符号与意义》《现代悲剧》(译著)以及由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Parallels, Interactions, and Illuminations: Travers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ies of the Sign,近期论文包括《中国苦戏与西方悲剧》《从两善对峙到善恶斗争——黑格尔悲剧冲突论述评》《苦海无边,“退让”是岸——叔本华悲剧理论述评》《<悲剧心理学>的成就与启示》《全球语境下的王国维悲剧理论》《加缪的微弱乌托邦冲动》《信仰骑士——克尔凯郭尔论悲剧》和《历史与社会视野下的悲剧——雷蒙·威廉斯的悲剧观》。



  • 上外英语学院